2016-03-31 15:33:00 浏览人数:5986 新闻来源: 标派视觉
如果有一个“你最想窥探”职业排行榜的话,设计师估计多半会排在这个榜单中,而且很可能还在Top 10里面。知乎上关于设计师的提问也是五花八门,比如“知乎的设计师是不是左撇子”、“设计师的一天都是怎么过的”等等。
吕奇晃试图在知乎上回答后一个问题,但他写一半又删掉了。他觉得每天都不一样,很难去定义“典型”的一个工作日。他是IDEO上海的交互设计师。这是一个业内比较出名的国际性设计咨询公司,在中国约有40个员工,中国籍和外籍员工各占一半。同事们也都来自不同的背景,比如数字技术、社会学研究、视觉设计、商业咨询、生物学家、记者、产品与工业设计等,也正是这种多元化吸引了Gregory Perez、Ducan Turner、徐楠茜和赵彦君的加入,他们都认为多元意味着新鲜和启发。
你可以从《第一财经周刊》这次采访的5个设计师身上看到他们做设计的价值观,和对灵感的定义。而徐楠茜和赵彦君在不同阶段对设计的不同理解,Turner从创业回归到产品设计师之后对于成就感的体会,也会让你看到一个设计师的“进化”。
之前没想到的一点是,当被问及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时,几个人都没有太多想法。如果硬要说的话,那就是比现在做得更好。或许对于设计师来说,一切都最好别提前规划。
吕奇晃:灵感出现得越来越有效率
吕奇晃觉得,在这个时代身为设计师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。不管是商业、技术还是生活,都被设计深深影响和改变着。“5年前我也有这样的感觉,只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烈。”
在2010年加入上海IDEO之前,吕奇晃在台湾、旧金山以及洛杉矶都担任过设计师。“和现在相比,原来做的还蛮传统的。”他觉得自己以前只能算是个平面设计师,但对于转做交互设计,他却并不觉得很突兀。他一直都对技术感兴趣,也有编码的能力,在技术和设计之间,他最终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。
不同的是之前他追求做追赶技术潮流的设计师,现在他更懂得问自己“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”,然后才是技术。因为交互设计的目的是好的用户体验,而不是多高的技术含量。
在IDEO工作的4年时间里,他最喜欢的案例是为华为的一款企业通讯与协作软件产品做设计。“从产品策略开始,很多决策都是我们和客户一起做的。”他很喜欢那种参与感。不过他最得意的是2012年在IDEO办公室为复旦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上的10堂课,他设计了一个Pecha Kucha的环节,这是一种创意分享模式,要求每个人在6分40秒的时间内通过PPT讲完自己的Idea。“我要分享给年轻人的是,作为设计师,清楚而高效地传达信息很重要。” 房地产vi设计 公司vi设计 企业vi设计 vi设计价格 品牌vi设计 标识设计企业标识设计 标识设计公司 vi设计系统 学校vi设计 上海vi设计 商场vi设计 超市vi设计 深圳vi设计 广州vi设计 企业vi设计公司
吕奇晃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产生灵感的方式。受一个同事影响,在养成随时随地把自己看的和想的都画出来的习惯之后,他觉得灵感出现得越来越有效率。“看上去是突然之间出现的,但它一定跟你的生活经验相关。”他觉得身为设计师应该、也必须要体验很多东西。
“设计公司果然很Fancy......”配图为标派视觉品牌设计公司案例
注:本文由AI生成,“设计公司果然很Fancy......”仅供参考,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。
声明:本文“ 设计公司果然很Fancy...... ”信息内容来源于网络,文章版权和文责属于原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如图文有侵权、虚假或错误信息,请您联系我们,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。